第一篇才說希望自己保持寫作習慣,
結果第二篇就隔了快兩週才生出來...
今年第二季結束了,各位發現了嗎?
所謂演什麼就要像什麼,我進入業界快滿半年,
不知不覺也開始用Q1、Q2這個分法將一整年切成幾個階段。
還記得去年以前待在學校裡,我是一學期一學期去看,
或者跟著學校行事曆的期中期末考週去數日子。
但我上週突然驚覺於自己這種不自覺的改變,
於是決定簡短記錄一下半年來到底自己變了多少。
人家說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是不是身處學界與業界也是如此呢?
首先是看的電視頻道會有改變,57與58台變成每天早晨上班前鎖定的頻道,
一開始是逼自己趕快進入狀況,瞭解產業生態鏈,
免得在公司跟同事或是廠商聊的時候,不知道人家在講什麼,
後來倒也慢慢看出門道,知道這些產經新聞大概都怎麼做...
當然,訂閱一些產經新聞電子報也不可少,
方便自己快速掌握業界動態。
我還記得以前mail信箱訂的是各大電子期刊資料庫的最新期刊目錄,
每天有收不完的最新期刊論文可以讓自己知道國外哪個團隊又發表了什麼,
又或者國內誰誰誰最近的研究成果被哪個知名期刊接受了等等。
再來是專業用語一整個不一樣啊!
在學校每年死盯著期刊的impact
factor,
看看哪個conference的accept
rate每年有什麼變化,
聽說哪位老師的RPI算出來是多少,
國科會計畫通過率,核定金額又是多少?
但現在要看的數字似乎更多了,
公司財報上什麼營業利益、營業成本、營業毛利等等就不提了,
市場趨勢分析的報告裡喜歡用YoY(年營收成長率)、CAGR(年複合成長率)等用詞,
剛開始去翻這些報告時讀起來還真不習慣。
這樣也就算了,
沒想到財經新聞裡常聽到像是「拉貨」這樣的術語居然活生生出現在周遭同事的對話中,
這真是再新鮮不過的事,
也讓剛到公司報到的我總覺得需要小叮噹的翻譯蒟蒻。
我總覺得自己這半年來像是劉姥姥逛大觀園般,
別人二十多歲剛出社會所經歷的轉換,
我遲了十年才有這樣的體驗,
那種看見新事物,聽到新鮮事的新奇感受能夠在這個年紀重新拾獲也是件幸福的事。
看來埋藏在業界裡的有趣事物比我想像中多了不少,
今後還有更多的寶藏等著我去挖掘。
沒來科技業上過班別說你懂業界生態,
以前待在學界看業界的眼光果然狹隘了些,
我在學界打滾了十多年當學生,
能有機會換到業界走一遭也是不錯,
這輩子如果產官學研都能分別待上個十年大概就不枉此生了。
哈哈,別說我想太多,
幾年前我也不相信自己會到科技業上班的,
所以這事說不得準啊!
2 則留言:
博士果然不一樣,
一入業界就研究起營業利益、營業成本、營業毛利
果然我RD生活太狹隘了~~=.=
我覺得以自己的公司為出發點來學著讀財報還不錯啊!
總是得花點時間瞭解一下老闆在做些什麼,看看能不能揣摩上意一番,以後可以過得比較輕鬆 :p
張貼留言